有机生命体中的“自我”(灵魂)形成

                        有机生命体中的“自我”(灵魂)形成

   

     人人都有一个自私的灵魂(自我),“灵魂”究竟是怎么生成的?是否永生?也就是能否从这一世转到下一世?有一位朋友说 :“本人没有体验过‘灵魂出窍’之类的事情,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对于灵魂出窍的科学研究,可搜寻‘门罗学院’的相关资料”。其实根本不用去搜寻“门罗学院”的相关资料,我在这里就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各位,而且我的有关“灵魂”形成理论将来可望能通过科学实验来加以验证。

    各位知道,灵魂就是“自我”的别称,灵魂一词在宗教界用得多一些,而“自我”一词在哲学界就用得多一些了。

     在谈“自我”形成之前,我们首先把有机生命体看成是一种可以进化的独立的运作系统。进化也就意味着在自然选择法则的监护下,要通过繁殖后代把适应生存的特性遗传下去,而中枢神经元的完善与优化是适应生存的首选。因此“自我”的形成也肯定是从进化之路走过来的。也就是“自我”是依随感受神经元个数的增加,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进化与完善,特别是依随中枢神经整个系统的记忆功能的进化而进化。

   “生命”与“灵魂”。“生命”源于自然,是自然的宇宙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能自行调节运行状态并具有一定自我意识的运行系统,也可以说是一种由物质演变的宇宙精灵。而“灵魂”源于生命。“灵魂”是自我意识的别称,它的存在是建构在周身的多路神经元把探测到的周围环境信息传输而汇总到具有一定记忆能力的中枢神经(进化得比较好的、稍完整点的生命体,在中枢神经的末梢有明显的脑腔结构)而形成的。由于“自我”是依赖感受神经元时时刻刻地把感受到“本有机生命体”周围世界的信息汇聚到中枢神经而形成的,所以说,虽然“自我”凌驾于有机生命体(宗教称之为“肉身”)之上,但是它要受到本有机生命体及中枢神经附有功能的限制,也必定要依随“本有机生命体”的“生”而存在,“死”而消亡。因此,自我意识——灵魂只能依赖性地、协助性地操控生命体所附有的中枢神经,与生命体共生。一旦中枢神经得不到正常供给或自身的病变而停止工作,那自我意识必定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该运行系统最终结束“动态”生命。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微生物细菌说起。有些微生物的行动是感光性的,有些微生物的行动是感温性的,以此可以说明这些微生物细胞核内必定有结构简单、数量有限的感受神经元在向中枢神经传递外面的信息。这一简陋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能构成自我?我想,就算是也是个入门级的、并不完整的自我。如果有人问我微生物究竟有没有“自我”,我可以坦诚地说:我不能判断,也无法判断。

     随着有机生命体的进化,它拥有的感受神经元的数量也就愈来愈多,中枢神经也愈来愈发达,所需能量消耗也就愈来愈大。那么,如此一来,生命体的整体结构必定更加完善,也更加复杂,如此,有机生命体的整体记忆功能必定要上一个台阶,最起码它的基因复制能力必定要得到加强。记忆模式的进化、中枢神经的功能进化、感受神经元的灵敏度的进化促进了自我的完善与进化。下面我就用几种动物加以说明。

     蚯蚓。我们挖一条蚯蚓放在地上,等它安静下来后,用一根竹扦不管碰它那个部位,它都会急忙地不停地扭来扭去,这说明什么?说明它浑身上下的表皮都已布满了感受神经元。这些感受神经元将采集到的外界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俨然形成一个“自我”的存在,并以这个自我的判断而行动。但是,蚯蚓的“自我”是不完整的,原因就是它的中枢神经还不够完善,再加上蚯蚓没有视觉和听觉神经元。还有,我说得中枢神经不够完善的意思就是蚯蚓的中枢神经元末梢的终端上,还没有用神经网络盘绕出一个明显的瘤(脑状体)来。

     蟋蟀。蟋蟀的“自我”相对来说应该比蚯蚓完整些,中枢神经系统已有一个明显的脑状结构,并有简单的视觉神经元和听觉神经元。跟蚯蚓相比,蟋蟀的感受神经元的灵敏度已是相当高的了,如果你用芡草轻微地去引逗蟋蟀,它全身上下都有感觉反应,当它精力旺盛时还会来个回马枪,对着你打芡草的方位张牙舞爪地来个冲刺,得意时还会叫两声。为了争夺配偶,雄蟋蟀之间常常打斗得死去活来,断腿断脚遍体鳞伤。由于蟋蟀的行事记忆比较短暂,因此,蟋蟀的一举一动主要还是依随基因编码的路线图行事,这种类型的自我称之为本能为主的自我。当然了,“本能为主的自我”是相当自私的,它是以本生命体的“生存”为中心,为了能使自己继续生存下去,它是尽自己所能而不择手段的。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越简单、低等,其本能的行为表现就越自私、越残暴、越无情。“    有关动物的行事记忆的例子实在太多,我也不想多说了。总之,自我”主要是依随行事记忆能力的增强而进化的。可想,脑中有了记忆所拥有的往事,才可能产生思考,也就是记忆推动了自我的进化,使“自我”进化到以“思考为主的自我”。但是从“本能自我”进化到思考为主的自我,这条道路是相当漫长艰辛的,看来只有我们人类走完了这段艰辛漫长之路,否则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谈论“自我”是如何形成的话题了。

     当我们静下来不动时,思量着眼睛、耳朵以及浑身上下每一个部位每一个毛孔都会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存在,并思考着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使自己受益。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确定,自我(灵魂)的形成与出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在生命体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各个部位,必须尽可能地布满感受神经元,这是“自我(灵魂)”形成的必备条件,它能使生命体产生一个明显地“自我”,并使这个“自我”融入到“生命体”的感受中去。

2 、在这里还要有一个匹配的而且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来接受处理这些感受神经元传递来的信息,并且这个中枢神经系统必须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最起码要有短暂的行事记忆功能。

3 、当然了,视觉功能、听觉功能、嗅觉功能也是不可缺少的。至于肢体功能以及能量补给问题我这里也不加分析了,因为我们谈论的是“自我”的形成问题。

    虽然创造无机生命体的难度很大,就拿第一个必备条件,表皮感受神经元来说吧,既要感温、感触碰、感损伤,又要能起到保护生命体的作用。但是,不管怎样,只要造出个符合上面三个条件的无机生命体(全智能自动控制系统),“自我”(灵魂)就必定会自然出现。这也就是我说的能用科学实验来验证“自我”(灵魂)了。说到用科学实验来验证“自我”(灵魂),这种实验我是无法做出的。别急,我不做,将来一定有人会做。现在,工业上,人们利用光控、温控原理制造出的全自动机械臂不就是个巨型细菌吗。我想,用不了几年肯定就会有人创造出类似于“蚯蚓”级别的“无机生命体”来。到那时,也就能用科学实验来验证有机生命体中的“自我形成”问题了,那么我的“灵魂从哪里来的”假设也就能得到验证了。生命存在于自然,消失于自然,一切生命都是宇宙演变出的物质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