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讨经典力学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不相容的症结所在
前面我如此详细地阐述了物体动量(惯性力)的物理属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解答经典力学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不相容问题而搭桥铺路打前站的。
根据牛顿的惯性定义:“惯性就是每个物体按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这种抵抗能力使“物体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惯性是建立在物体的质量基础上的。在同等的惯性运动速度中,一个物体有多大的质量,它就能获有多大的动量(惯性力)。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运动惯性系里,一个物体的质量愈大,它所获有的动量(惯性力)也就愈大;一个物体的质量愈小,它所获得的动量(惯性力)也就愈小;当一个物体的质量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时,那么,它的动量(惯性)是否存在呢?我认为,当物体的质量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时,它的动量(惯性力)肯定也非常小了,甚至小到几乎可以忽略,可以说这些物体基本已没有动量(惯性力)的存在了,如光辐射之类的物质。然而,当一个物体(或物质)没有了动量(惯性力)这一物理特性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大自然中的速度相加原理在它身上已不起作用。例如声波,声波是一种能量波,这种能量波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物质质点(物质本体)的位移运动来传播能量,而只需物质质点之间振动的接力传递来传播能量。因此,这种能量的传播过程不存在因物质质量的移位运动所引起的一系列动量(惯性)守恒问题,顶多只有物质在原点振荡的动量(惯性)守恒问题,这样也就意味着大自然中的速度相加原理在它们身上已不起作用。也因此,“在无色散的情况下,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不会因能量波频率和波长的改变而改变。” 可以说,针对这些没有质点移位或质量几乎为零的正在作辐射状态的演化运动事物,用任何参照系来衡量,其辐射演化运动所引起的动量(惯性力)也必定小到几乎为零,如此,有关速度相加原理在它们身上也就不复存在了。
其实,动量(惯性力)是建立在物体的质量基础上的。也就是,质量是物体能获得动量(惯性力)的基数,这个“动量(惯性力)基数”再乘以移动速度就是物体的动量(惯性力),用公式表示: \(F_G=mv\)。因此,可以说,物体的“动量(惯性力)”是建立在物体的质量基础上的。假如我们能肯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也就能推算出这个物体与任何参照系发生物理关系时所具有的“动量(惯性力)”大小。如果一个运动物体的动量(惯性力)几乎为零,那不用说,这个运动物体的质量也必定小到几乎为零。目前世界上有权威的物理学家都已公认:光辐射(电磁波)的质量是非常小的,小到近似于零——光辐射(光粒子)是没有质量的。
下面我们就来着重探讨光辐射的质量和动量(惯性力)之间的问题。像光(电磁波)这类基本粒子,其质量是非常小的,小到几乎为零。根据动量(惯性)定义的推导,既然物体的质量已小到几乎为零,那么,它拥有的动量(惯性)也应该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可以说这些基本粒子是没有动量(惯性)的。然而,我们认知的关于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基本都建立在物体的动量(惯性)基础上的,而且这也是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经验经长年累月凝结起来的结晶——经典力学的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在讨论光辐射(电磁波)在现实世界中的演化运动时,必定也会盲目地用经典力学的,含有动量(惯性)的量化关系来加以分析,这样,也必定要遭遇到经典力学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不相容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来寻找有关经典力学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产生不相容的症结所在。为了弄清问题并解开这个症结,我们就得把光辐射(电磁波)这匹犟骡拉到现实世界这个展台上来遛遛,看看光辐射之类的物质是如何摆脱动量(惯性)这根缰绳的束缚的。
在任何参照系中,一般含有一定质量的运动物体都要经过一个运动加速的过程才能达到既有的运动速度,这是宇宙物质(质量)移位演化的速度法则。而只有质量非常小的物质——如像光辐射之类的基本粒子才可以例外,这是因为,在宇宙中,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无穷小——小到近似于零,那么,它的动量(惯性)也必定近似于零,这时物体应有的动量(惯性)作用力基本已不复存在。然而,一旦这类宇宙微小物质没有了动量(惯性)的存在,也就不受动量(惯性)运动规律的制约,如此,它们的移位运动的加速度就可达到无穷大。由于物体的加速度无穷大,因此,这类物质只要受到一丁点力的作用,其移位运动的速度即可达到极限(至于基本粒子的辐射运动速度为什么在真空中就限定在每秒30万公里左右,我怎么也探寻不到能解答这个难题的着陆点)。由于电磁辐射粒子之类的物质既没有质量,也没有动量(惯性力),因此,它们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演化运动状态,只能是激发→极限速度的移动→被捕获(被物体吸收而成为该物体的基本粒子)→再激发,一直如此的持续着。
现实中,光辐射的物理属性究竟怎样,我们还得作具体详细地分析。首先我们还是先从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问题谈起。在牛顿的力学范围内,质量是个不随时间变化的恒量,因此,牛顿第二定律:
\(F=\frac{d}{d(t)}mv\)公式 10
可写成 \( F=m\alpha\) ,
转化成 \(\alpha=\frac{F}{m}\) 。
从上面这个公式也可以看出,当运动物体的质量 \(m\)非常小,小到近似于零时,它的运动加速度 \(\alpha\)却可达到无穷大 (其实在特定条件下,无穷大也可看成是个近似恒量)。也就是说,在任何物质的演化运动系统中,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时,那它的运动加速度在移位运动的伊始(激发初始)就呈现为无穷大,也即,这个物体只要受到很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即可获得最大的移动速度——即可达到宇宙物质演化运动速度的极限——每秒30万公里。
光辐射(电磁波)传播运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竟能达到每秒30万公里(在真空中运行),在如此高的运行速度下,如果光粒子(电磁波)确实存在能构成动量(惯性)基数的质量,那么它所获有的动量(惯性)肯定是相当大的。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物理演化状态下,当光辐射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时,就必定会引起激烈的演化运动。假定有一束光辐射(电磁波)照射到一面反光镜上,那么这束光辐射不可能立马就能从反光镜的镜面上反射出来,而必然要和镜面发生激烈地演化反应,最终必定击毁这面反光镜。然而,在现实中,任何一束光辐射(高强功率的激光束是另一回事)只要照射到镜面上,都能轻易地折射或反射出去,这也充分说明光辐射(电磁波)是没有质量的。没有了质量,也就没有了动量(惯性),否则,在如此高的运行速度下,光辐射(电磁波)不可能这样轻易地在镜面上实现反射或折射之能事。
好了,现在我们接着再从动量(惯性)的量化关系公式的角度来分析光辐射(电磁波)的演化运动。
根据动量(惯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_G=mv\),
及变化后的公式: \(v=\frac{F_G}{m}\),
通过数学的逻辑法则推导,对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当物体(如光辐射那样的基本粒子)的质量 \(m\)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时,它的移位运动的加速度即可达到无穷大,如此,这个物体(光粒子)只要受到外力的作用一被激发出,它的运行速度 \(v\)就必然达到无穷大,达到宇宙自然演化运动的极限速度——每秒30万公里。我想,这也就是光辐射(电磁波)之类的物质为什么一被激发出来,不用经过一个加速过程,就会有如此大的传播速度的真正原因。
但话要说回来,像光辐射(电磁波)之类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虽然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骨子里来讲,它们终究还是有一定的质量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认为?因为它们终归还是组成整个宇宙物质的最小基本粒子,整个宇宙中的物质都是由这些基本粒子汇聚而成的,如果说这些基本粒子真的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质量,那么由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宇宙物质的质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而且,如果光辐射(电磁波)真的没有一丁点的质量的存在而拥有的动量(惯性),那光辐射(电磁波)又如何能从百亿光年那么遥远的距离传播运行到我们的地球呢?光辐射物质在既无外力的作用又无内能可用的情况下,能维持快速移位的演化运动,靠的就是物体本体质量所拥有的动量(惯性力)的持撑。我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非常不合逻辑性,充满着矛盾。其实不然,可以说一点也不矛盾,因为我们的宇宙以及宇宙万物的演化运动就建构在这些演化事物间的微妙的矛盾关系中的。现实的宇宙演化模型(宇宙演化规律以及宇宙演化的量化关系)就是用这些神奇微妙的矛盾冲突形成的平衡界面来巧妙配置构成的。
在宇宙中,由于光辐射之类的基本粒子的加速度无穷大,再加上得不到因动量(惯性力)特性而拥有的速度相加原理的协助性制约,因此,在任何参照系(或参照物)上激发出的光辐射,都会因自身不携有动量(惯性),只拥有无穷大的加速度的物理特性而自行加速到物质移动速度的极限,并维持在这个极限速度的状态下运行。也就是说,从任何参照系(或参照物)激发出的光辐射的演化移位速度,都会不由自主地增速到宇宙自然演化运动的极限速度的状态下运行。我想,这个假设才是“光速不变原理”(这个光速不变原理跟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是有根本性区别的)的真正原因。
比如,照一般经典物理学的物体运动理论来分析,当一束光辐射射入玻璃体时,由于玻璃的物质密度比空气高,因此,射入玻璃体时光辐射的传播移动速度就会减慢,这一物理现象用当今的主流科学理论还可勉强解释的通。但是,针对当光辐射穿出玻璃体时,它的传播移位速度立马就会自动恢复到穿入玻璃体之前的极限运动速度这一现象,可以说,当今的主流科学理论根本无法合理地解释清楚。说白了,这一物理现象用经典物理学或者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都无法解释清楚,更不用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勿用想,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光辐射之类的基本粒子有一个无穷大的加速度,这个无穷大的加速度使得它在任何介质中都自动增速到极限速度运行。就凭这一运动特性,就足以解释光速不变原理的成因了!
如果一个物体(例如光辐射之类的物质)的质量基数小得连自身最基本的动量(惯性)演化特性都无法显现和维持,那它在移位运动中也就无法呈现出动量(惯性力)的演化特性了,这样的话,它在移位演化运动中也就不会受制于动量(惯性)在守恒和转换时的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的量变制约了。而物体的位移量变一旦不受动量(惯性)转换时的量变制约,在物理性质上,速度相加原理也就不起作用。如此一来,它相对任何参照系(或惯性系)而言,参照系运动速度的量变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了。再加上由于光辐射之类物质的质量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使得它们在移位运动中的加速度趋于无穷大。比如,光(电磁辐射)粒子在受到激发向外辐射时的初始传播速度就已达到每秒30万公里了。可想,物体要达到高速运动,必定要有一个加速运动过程,如果没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加速过程,那肯定是违背常理的,也是无法想象的,更是无法理解的。也只有像光辐射那样的物体(物质)能做到,因为它有一个无穷大的运动加速度。物体一旦获有无穷大的运动加速度,那它在任何介质中都是以介质中的极限速度在运动移位。在此特别要记牢这样一个概念,光粒子是有无穷大的加速度的,否则它不可能一从物质中激发出来就能达到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而没有一个提速的运动过程。上述种种完全能够说明光辐射之类的物质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演化运动特性的道理了。
说到此处或许有人会认为,光辐射不是宇宙中的物质,而是一种宇宙演化能量——是促使宇宙物质演化的参数之一。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来分析,光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演化运行速度完全是由电场系统与磁场系统整体交替变化形成的。因此,光辐射在演化运动的激发阶段以及传播运行过程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运动物体的移位运动过程。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光辐射演化运行模式是:“设在空间某区域内有变化电场(或变化磁场),那么在邻近区域内将引起变化磁场(或变化电场);这变化磁场(或变化电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或变化磁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或变化电场),这样继续下去,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形成,由近及远,以有限的速度在空间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原理。”
凭良心讲,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而推演出来的光辐射就是电磁波的假设,确实非常具有可理解性和实用性,而且,凭借麦克斯韦先生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而树有的威望,我也非常希望光辐射的演化传播模式就是以麦克斯韦的电磁波演化理论的模式在进行演化的,这个电磁波演化理论的演化模式应该就是光辐射的自然演化真谛。然而,在用电磁波理论来描述光辐射的演化运动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恰似一道鸿沟似的始终使我无法逾越。这个疑问也就是:每当我在思索、运用经典光学原理时,就总觉得以电磁场理论所推演出来的光辐射的电磁波假设,无法与经典的光学原理融合起来。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光辐射的电磁波”假设无法解读高清晰的光学物理成像系统的物理成像特性。也就是光学物理成像系统中的“焦点”是由电磁场理论中的什么物理属性的特性建构起来的?电磁波又是以怎样的物理形态穿越这个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焦点”的?难不成在电、磁转换的物理属性中,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藏的物理特性能使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正像”通过焦点后变为“倒像”吗?科学是严谨的,而不是儿戏,总不见得你不遵循逻辑推理的法则,拿出一箩筐的旧教条,蛮横臆断地说,光辐射有两种物质属性的身份,在光学物理成像系统中是以“光粒子”的物理属性身份出现的,而一旦离开了光学成像系统就立马变成了“电磁波”的物理属性身份。难不成光辐射具有波、粒两象性的结论就出之于此?
其实,激发基本粒子的辐射源,原本就是由许许多多大小如原子、分子的微小激发闪光点聚集而组成的,并由这些微小激发闪光点同时振荡激发,同时向外激发出基本粒子而形成的。这是个勿用置疑的、客观的、充满着自然科学常识的观点。但是,这个基本粒子辐射源如果按照当今主流的电磁波理论的假设来分析,立马可以看出,这个电磁波理论存在着严重的论据不合情理、所设假设不切实际的矛盾。因为我们知道,但凡宇宙中的某一演化事物是以“场”为演化模式进行运作的话,都会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演化特性,这种以“场为事物演化模式的整体性特性,在电磁场(或电磁波)理论中也不能例外。因此,电磁场的“场效应”整体性的演化特性必定会管控整个演化系统内的辐射粒子(电磁辐射能)的演化运动模式,使得被控辐射粒子辐射波阵面(电磁辐射能)只能跟随电场和磁场整体性的交替变换的节奏而运动扩散,由此形成的辐射粒子的辐射波阵面肯定也是比较规范的、定方位的,并以辐射源为中心向外扩散推移波阵面的模式而扩散。我们就拿太阳来举个例子。可想,我们的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辐射源,在以电、磁场交替变换为运行机制的演化体系中,太阳边缘信息的光粒子是不可能脱离电、磁场的管控束缚而横向穿插地传播到我们的地球这边来的,因此,我们地球人根本不可能观察到太阳边缘激发闪光点所激发传播过来的光辐射信息,我们看到的太阳景象只能是个耀眼的亮斑。但是,在现实中,在色散条件良好的天色中,我们看到了美轮美奂的太阳全貌,看到了太阳清晰的边缘轮廓,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光辐射(辐射能)的演化运动并不是按电磁波理论的模式运行的,而是以各自独立完备的能量激发闪光点(各自独立的激发、传播演化系统)运作的,这些闪光点虽然聚集在一起共同向外发射辐射能的模式运行的,但各自的传播路径是独立的,是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光辐射(光粒子)的激发与传播的演化运动不是按电磁波的理论模式运行的,而是以每一个能量激发闪光点为独立中心向外发射辐射能的模式运行的,只不过这些各自为独立演化系统的能量激发闪光点是聚集在一起,一起振荡,一起激发,组成了一个辐射源罢了。在宇宙中,每一个能量激发闪光点的能量激发运行系统都是独立完备的,它们所激发出的光辐射(基本粒子)在没有其它物体遮挡的情况下是各个方向同性的。
上述有关光辐射演化运动的推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光辐射的电磁波理论。在这里如果有人认为,“传统”的、“经典”的、“可理解”的电磁波理论不能砸,一定要想方设法拯救、保留住,并且也跟着认为:电磁波辐射源确实是由许多微小的能量激发闪光点聚集而成的,并且认为,辐射源中的每个能量激发闪光点的运行系统都具有独立完备的电、磁场效应的交替的演化模式。也就是辐射源中的每一个能量激发单元都有一个独立完备的电场与磁场交替变换的运行系统。这个想法虽然有点新意,但这不切合实际。我们就拿太阳来说吧,在太阳上,能量激发闪光点非常密集,这些能量激发闪光点犹如岩浆奔流的大海,汇聚在一起,重重叠叠。就算每个激发闪光点都有一个独立完备的电场与磁场交替变换的运行系统,但是,在如此密集重叠的电场与磁场的“浓汤”中,这些运行系统之间的“电场”与“磁场”不可能做到各自独立而互不干涉,它们之间必定会发生电磁感应,产生“电”合并与“磁”合并,必定会产生电磁场效应必有的共振与谐振,使得诸多的单个电、磁场交替变换系统不由自主地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电、磁场交替变换运行系统。那么这些太阳光辐射粒子还是没能挣脱电磁场的束缚,那也就无法形成光粒子的横向穿插的演化模式。如此,这些太阳边缘影像信息还是无法传播到我们的眼球。当然啦,除非这里所运用的电磁场理论假设不是麦克斯韦先生所提出的电磁场理论。
再说,电、磁场的交替变换以及电力传输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电磁性物质材料的基础上的。而当今,主流宇宙演化理论连传输宇宙能量的“以太”都被否定了,那传播电磁波的“宇宙媒介”又会在哪里呢?难不成再弄出个“新以太”来?我想,光粒子(电磁辐射)的电磁波理论真的具有科学性,真是宇宙物质的演化真谛,那我们在电力输送上何必还要架设昂贵的高压输配电线路,而只要在各供电系统的用户端,安装一台类似电磁波接受原理的电力接受装置不就得了。
而且,纵观整个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来看,这个理论根本就没有阐明光辐射究竟是宇宙物质的基本粒子辐射还是宇宙演化的一种演化能量辐射(或称量子)。而且,到现今,人们在科学理论上还没有弄清楚光辐射究竟是宇宙物质还是一种宇宙演化能量参数。光辐射究竟是宇宙中的什么事物还没有论定,凭什么竟能如此肯定光辐射的演化模式就是电磁波理论所描述的那种演化模式?
我认为,经典力学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不相容问题的症结就出在:光辐射不是电磁辐射,而是物质的基本粒子辐射,而且光辐射之类的基本粒子基本没有动量(惯性),也就无法套用速度相加原理而建有的量化关系。孰是孰非,我们还是以科学实验为准绳吧,先弄个科学实验来求证一下,求证光辐射究竟是宇宙中的什么东西再说吧!
说实在的,要想使我们人类所描绘的宇宙演化模型能和真实的大自然的演化真谛相吻合,我们就非得把光辐射(或称之为电磁波)之类的东东看成是宇宙中的物质,是组成宇宙物质的最小基本粒子。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宇宙的演化运行模式能流畅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宇宙的演化图景趋于完美,否则宇宙的演化总欠缺点什么。